朱建华是袍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安监局局长,几次婉拒采访,认为只是做了本职工作。事实是,他力求把本职工作做到极致,5年来硬是把自己从门外汉炼成了安全生产监管专家。
安全生产法“入脑”
2013年,朱建华被任命为袍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安监办主任,感到肩上的压力:上到政策方针,下到法律法规他都不熟悉,根本不知道怎么管。但他明白,要管好安全生产,学习必不可少。
在朱建华的办公室,记者看到了厚厚一摞安全生产的专业书,有的书角已经翘起,有的被翻得发黄。但唯独用得最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却不见踪影。
谈起这本“安全宝典”,朱建华感慨良多:先是从头到尾完整理解学习加背诵两遍,然后每天翻一翻,同时结合实际,思考巩固,与他人讨论。如今安全生产法早已印进了朱建华脑中,手边的这本书送给了同事。
结合实际就是朱建华的学习秘诀。袍江一共有17家危化企业,朱建华每个月都会带领着安监人员上门检查1~2次,这些企业的大多数车间员工都认识他。
坚持真理的“黑脸队伍”
“一个人的力量有限,有一支能拉得出的队伍,才能让安全监管更有效。”朱建华不仅利用自身的学识与经验传、帮、带安监队伍,还主动培养队伍积极思考、勇于质疑的习惯和独当一面的能力。
朱建华手下的安监队伍里,不仅熟知法律法规,而且安监工作水平很高。每周的学习会,从来不是朱建华的“一言堂”。有一次,对于对一家企业违规的执法力度问题,大家争得面红耳赤,一方认为企业拒绝整改,依规要从重处理,另一方认为举证不足,应该正常处理。而朱建华总是用丰富的经验来做“和事佬”。
让朱建华欣慰的是,队伍成员们虽然很有“个性”,但当自己无暇进行检查时,他们总能全面、细致地完成任务。如今,这支执行能力强、工作主动性高的安监铁军队伍,已然是香饽饽,许多部门来向朱建华“要人”。
创设机制做好“加法”
袍江有1800多家企业,如何对这么多企业的安全生产进行有效监管,一直是朱建华思考的问题。
为此,朱建华牵头研究创立了“1+X”安全监管模式,通过1个安监局加多个部门的专业安委会来共同监管安全生产,形成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网络。
监管只是外力,安全得靠自身。朱建华投入大半年时间调研,编写了《关于进一步提升开发区印染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开展“四个一”建设的若干意见》与《构建危化生产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实施方案》两个含金量极高的规范性文件。
这两个文件给出了各类生产安全隐患的成因及预防解决方案,让企业对自己的“病根”了然于胸,把很多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安全隐患往往不可预知,这两个文件让每一种安全隐患都有迹可循,极大地提高了安全管控的精准性。”袍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一位负责人这样评价。
但朱建华认为这还远远不够:安监的那根弦不能松,他将把更多精力放到1000多家低、小、散企业身上,一家一家进行提、转、关、治。
|